位置: 首页 > 行情 > 正文

《城厢物语》:普育东路和普育西路的由来

来源:上海黄浦   发表于: 2023-06-04 13:50:37  


【资料图】

作为远东最大的一家慈善机构——新普育堂的历史可说是颇为悠久。1865年前后,上海社会各阶层分化现象日益严重,加之太平天国被镇压后,苏南浙北逃难和谋生的难民大量涌入上海,给上海的社会治安带来了很大困难。于是在政府的协助下,一些声望颇高的绅商,便联合起来“广集资财”,筹建善堂,给药助丧,济世救灾。

1867年,新上任的上海道台应宝时开始考虑利用善堂来处理难民潮问题。他从上海道库中拨出银两,委托地方绅商组建善堂,取魏文帝《车渠赋》中“惟二仪之普育,何万物之殊形”之意,将善堂取名为“普育堂”。堂址设在上海城内陶沙场(今文庙附近)。主要以向贫死者施舍棺材、向穷人施舍衣食、免费诊病发药、埋葬死去的穷人、向寡妇和孤老提供生活补助、收养弃婴等救助为主。

清末民初,果育堂并入后,旧址不够使用。于是在陆家浜畔普安桥南的同仁辅元堂义冢地另建新堂,取名新普育堂。新普育堂占地78亩多,有楼房 270 间,平房200 间。上海巨商陆伯鸿任慈善会新普育堂主任时,又一次扩建增建。作为民国时代上海最大的收容社会弱者的设施,新普育堂一直在慈善界保持着重要的地位,它向上海贫民免费施舍医药、开设技艺培训课堂等举措都对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。

解放后,新普育堂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民政局接管,改名为上海市儿童福利院。在新普育堂两侧建了两条马路,分别命名为普育东路和普育西路。

关键词:

上一条:青岛出台房地产新政策 涉及降首付、试点房票制等_世界观速讯

下一条:最后一页